編者的話: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2021年修訂)。這是時隔6年后的大修,《規定》共八章50條,深入分析了數字經濟背景下崗位升級、職業場景變化的新形勢,著眼實習全流程,聚焦關鍵環節,為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劃出紅線。本期職教周刊聚焦《規定》,邀請江西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結合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建設經驗談如何以信息技術賦能實習管理,同時配發《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管理質量分析報告》解讀,以及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精細實習管理流程、提升實習質量經驗,希望能幫助職業院校更好地貫徹執行《規定》,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2022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2021年修訂)(以下簡稱《規定》)。這次時隔6年后的大修,著眼于更好地維護學生、學校和實習單位合法權益,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工作注入新理念、提出新要求,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營造新生態。
《規定》既是對以往實習管理相關規定的深化、細化,又是結合新時期特點的實化、量化。《規定》保留了實習組織、實習管理、實習考核和安全職責等全鏈條、全過程的基本要求;同時增加了保障措施、監督與處理等章節,具體分析了貫通培養、培養模式改革等對實習的新要求,明確了跨省實習協同機制的新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規定》明確,對于建在校內或園區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廠中校、校中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依照法律規定成立或登記取得法人、非法人組織資格的,可作為學生實習單位,首次提出將虛擬仿真實習納入實習范疇,可謂緊跟實踐發展的創新舉措,對做好新時期實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和職業場景變化。進入21世紀以來,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朝著新常態的方向發展,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的更替,在這樣的背景下,將虛擬仿真實習納入實習范疇,可以使學生對那些新職業、新業態,對實地難以開展的實踐機理和現象進行深入了解,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引起的職業場景變化的主動選擇。
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提升教育公平水平。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城鄉間經濟社會差距較為明顯,受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同地區、單位的實習理念、實習條件、實習環境差距也較大。將虛擬仿真實習納入實習范疇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和技術壁壘,能夠為學生提供具有良好沉浸感和獲得感的虛擬仿真實習環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優質實習資源的跨地、跨校傳播和分享,促進優質實習資源向貧困、偏遠地區輸送,緩解資源分布不均衡、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虛擬仿真實習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學生外出實習受限,疫情防控難度大、風險高的難題,確保實習基本質量。
完善實習實訓體系優化傳統實習實訓組織模式。當前,各職業院校不斷加大實習實訓設備的投入,但相對于現實教學的需要,仍然存在較大缺口。傳統實習實訓依然存在設備更新升級慢、材料損耗大和維護費用高等難點。將虛擬仿真實習納入實習范疇,可以使用虛擬仿真技術替代設施設備進行實習訓練,待完全掌握基本技能后,再到實物設備上進行實踐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設施設備不足的困境,能夠滿足教學中的個性化需求,迅速提高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大大降低實習實訓成本。
虛擬仿真實習應運而生、勢在必行,改革探索已試點先行。2020年8月,教育部和江西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這也是中部地區首個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任務中,明確提出要高標準建成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提高基地輻射能力。基地自啟動以來,深度融合5G、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理念,創新性地采取部省合作的模式進行建設,在服務虛擬仿真產業發展的同時,探索職業院校虛擬仿真實習實訓的新路徑。2021年8月,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正式掛牌并試運營。9月,基地先行先試實訓班迎來了第一批實訓學生。下一步,基地將立足江西,加強與各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及時更新資源和設施設備,保證基地的先進性、示范性和引領性,為虛擬仿真實習的平穩落地和全面開展提供江西經驗。
來源:江西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