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成年在线视频网站_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_成年人黄色电影

  • 當前位置:
  • 首頁
  • >
  • 行業資訊
  • >
  • 國之大計!教育立法進入高質量發展“提速期”

國之大計!教育立法進入高質量發展“提速期”

2022-04-29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戰略部署,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一系列教育立法,注重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把立德樹人融入各環節各領域,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急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閉幕會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攝影/馬增科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讓職業教育“香起來”“熱起來”、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為“國事”、冒名頂替他人上學入刑、依法保護好“少年的你”等一系列法律熱詞不斷“出圈”,背后折射出教育領域立法工作不斷按下“快進鍵”,駛入高質量發展“提速期”——
  
  家庭教育促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領域法律密集制定出臺或升級更新,國家立法順應時代發展和教育綜合改革發展實際,回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一系列教育焦點、難點問題,成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構筑護佑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制度基石。

  近年來,教育領域立法工作不斷按下“快進鍵”,多部教育領域法律密集制定出臺或升級更新。制圖/李洪興
  
 依法治教保障立德樹人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大中小學校,在與師生的親切交談中闡述立德樹人的豐富內涵、途徑和方法。從“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到“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再到“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為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給出了答案。
  
  教育法是教育領域的基本法,是全面依法治教的法律基礎。修改后的教育法進一步明確黨的領導,豐富教育指導思想。確立了教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戰略地位的最新定位,增加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1年,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進程加快,一年內歷經全國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并表決通過。作為我國首部家庭教育領域專門立法,家庭教育促進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弘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通過制度設計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家庭教育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迭代升級,將家庭教育由舊時期的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
  
  栗戰書委員長出席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座談會,強調這是一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一部以“立德樹人”為主線的法律,一部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的法律。
  
  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職業教育法迎來實施20多年來的首次大修,把黨中央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法律規范。在職業教育的內涵中明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強調職業教育活動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教育領域立法工作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積極回應呼聲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教育領域立法的一項重要目標。
  
  2022年4月1日,栗戰書委員長率全國人大調研組就職業教育法修訂工作開展調研時強調,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把黨中央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法律規范,推動解決職業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和突出問題,為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夯實法治基礎,真正讓職業教育“香起來”“熱起來”,讓更多青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打破職業教育“斷頭路”和“終結性”教育的格局,通過職業教育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就業難”與“用工荒”的結構性矛盾……
  
  近年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突破政策不公障礙的呼聲日益高漲,全國人大常委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此次新修改的職業教育法就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和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規定。
  
  新職業教育法內容從原先的五章四十條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條,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并通過拓展職業學校學生升學通道,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此外,為優化職教學生升學就業社會環境,新法第五十三條明確,“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同時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明確技術技能要求,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錄用、聘用的重要條件”。
  
  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神圣不可侵犯。
  
  這些年,媒體報道披露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嚴重影響了教育公平,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一方面,“上別人的學,讓別人無學可上”的冒名頂替行為無疑是竊取了他人的人生,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使得其人生軌跡嚴重偏航;另一方面,這些陽光沒有普照到的陰暗角落,也嚴重沖擊著教育公平的底線,挑戰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底線。
  
  必須對這一惡劣行為施以致命打擊。2020年12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之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了關于修改教育法的決定,與刑法修正案(十一)相銜接,進一步完善冒名頂替入學行為法律責任,增加組織、指使冒名頂替行為的法律責任等,補足法律和制度短板,織牢嚴懲冒名頂替入學行為的法網,讓冒名頂替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
  
  梳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以來教育領域的立法軌跡,從分別“打包”修改高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到完善教育法,從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到修訂職業教育法,從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到修改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不斷完善教育體系,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切實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長成才的平等機會,為教育公平保駕護航。
  
  破解頑瘴痼疾助力教育良好生態
  
  “減負減負,越減越負”曾經是困擾教育的痼疾。遍地開花的培訓班加劇著教育焦慮,更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亂象。2021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對打著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緊盯不放,堅決改到位、改徹底。”
  
  一場前所未有的“雷霆行動”就此展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審議通過。2021年7月24日,《意見》全文發布,“雙減”正式與公眾見面。

  安徽淮北學校開展多彩體育活動,實踐“雙減”政策。圖片來源:cfp
  
  家長是做好“雙減”工作的重要責任主體,立法助力改革發力關鍵處。配合“雙減”政策的貫徹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出明確要求:“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學習負擔,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近年來,教育改革中一些關鍵問題的破題、破局,迫切需要從立法層面及時填補空白點、補強薄弱點,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上持續發力,推動教育改革不斷步入“深水區”。
  
  長期以來,企業作為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的政策歸口不明確,許多優惠政策落不到實處,實效性難以充分顯現。為了進一步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新職業教育法作出規定:“國家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發展安裝“助推器”。
  
  2018年12月,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要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分別“打包”修法的形式對高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三部法律作出修正,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制度,為積極解決教育領域困難問題、提升教育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
  
  外界評價稱,三部法律的修改從教育方針、教育基本任務等多個方面突出了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本質,推動了我國教育體系的完善,加快了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
  
  讓法律落地生根護航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生遇到侵害有專人跟進、校規校紀有專員落實……2021年秋季學期伊始,北京豐臺區300多名中小學校學生保護專員上崗,為全國首批。
  
  這一崗位是為落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而設定的,讓每個學生在認為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都可以尋求學生保護專員的幫助。

  江西吉安工作人員利用趕集日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圖片來源:cfp
  
  2022年1月6日,全國第一例家庭教育令發出。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撫養權變更糾紛案,并針對一位母親的監護失職情況,向其發出了家庭教育令,責令其多關注自己8歲孩子的生活狀況,如違反裁定,法院將視情節輕重,對監護人予以訓誡、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了解,此次發出的家庭教育令,是我國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生效后全國第一例家庭教育令。
  
  202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就做好新修改的教育法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作出部署,強調堅決依法打擊冒名頂替入學行為。
  
  ……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伴隨著一部部教育領域法律的密集出臺,從中央到地方,從立法機關到執法機關、司法機關,一系列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法規、規章、政策、舉措不斷推出,精準施策、深化改革、補齊短板、優化生態,教育高質量發展正在全方面、全速推進;從學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從社會教育到司法教育等,各部門高度重視學習貫徹工作,攜手并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積極推動法律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記者了解到,制定學前教育法、修改學位條例作為預安排審議的40件法律案之一,計劃將于今年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強化責任擔當,放眼更長視角,立足更大格局,推動教育領域立法精品迭出,讓每個孩子沐浴在社會主義法治的溫暖陽光之下健康成長。
  

 2022年4月27日

來源:“全國人大”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