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成年在线视频网站_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_成年人黄色电影

  • 當前位置:
  • 首頁
  • >
  • 行業資訊
  • >
  • “學新法、踐新法、開新局”論壇成功舉辦

“學新法、踐新法、開新局”論壇成功舉辦

2022-07-04

  2022年6月30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學新法、踐新法、開新局”論壇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論壇以“學法懂法依法,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就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多維度的解讀和闡述。

  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謝俐,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張緒穆、孫立寧,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建同,學會常務副會長王揚南、史薇,學會副會長葛道凱、孫善學、朱清孟、鄔憲偉、丁金昌,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邢順峰,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等領導專家出席。主論壇由魯昕主持。學會各分支機構及會員單位、聯絡處,學會常務理事、理事,地方職教學會,相關職業院校負責同志、教師等參會。

  鄧傳淮作了題為《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 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報告,結合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九個堅持”的重要論述,圍繞職業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分享了對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理解和認識。鄧傳淮表示,職業教育的類型和定位決定,職業教育培養的人在“五育并舉”的總要求下,又有自身的特點和側重,強調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市場導向、類型特征。新法就職業教育怎樣培養人提出一系列制度舉措,培養主體上,多元辦學、企業主體;培養機制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體系上,融通貫通、協調發展;教育管理上,強化統籌、共同治理。實施職業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扎根中國大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服務國家戰略和技能型社會建設,牢牢把握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劉建同作了題為《在依法治理軌道上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報告,分享了學習貫徹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認識和體會。劉建同表示,新法緊緊圍繞提高適應性和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充分體現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方略、體現了現代化經濟體系轉型的迫切需求、體現了服務強國建設目標的責任擔當、體現了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制度定型、體現了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聚焦服務支撐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新法在立法宗旨和目的、職業教育內涵定位和體系構建、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中國特色學徒制、職業教育保障機制等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為全面推進職業教育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法律保障。

  謝俐作了題為《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內涵、抓好貫徹落實》的報告。他表示,在我國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機遇期和改革攻堅、爬坡過坎關鍵期“雙期疊加”的新階段,新職業教育法的出臺恰逢其時。新法聚焦實踐,凝練成功經驗;聚合民心,回應社會關切;聚力發展,破除瓶頸障礙,要深刻領會內涵,準確把握修法特點。作為全國性的職業教育社團組織,職教學會是職業教育領域的高端智庫。希望學會從把握發展新格局,找準職業教育發展新方位;搭建交流平臺,增強職業教育發展合力;發揮智庫作用,重塑職業教育發展生態;促進產教融合,提振職業教育辦學活力;踐行依法參與,推動職業學校依法辦學等五個方面,會同各方協力抓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貫徹實施,切實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魯昕在論壇上發表講話,她系統梳理了1996年我國出臺《職業教育法》到此次修法26年來我國經濟、我國科技、我國產業、我國教育發生的巨大變遷。她提出,要站在強國建設人力資本結構頂層設計的高度,立足數字經濟時代和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著眼產業邁向中高端、解決“卡脖子”難題等重大戰略需求的角度來學習貫徹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主動承擔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職教學會要立足“兩個大局”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積極發揮社團組織的獨特作用,緊扣智庫型學會發展定位,堅持“政治強會、學術立會、服務興會、依法治會”的工作方針,聚焦大力發展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需要的職業教育,把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學深學透學好,并認真加以貫徹實施,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改善職業教育形象、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此次論壇設一個主論壇和六個平行分論壇,主論壇為綜合性論壇,六個分論壇為專題論壇,圍繞新修訂職業教育法的職業教育立德樹人、職業教育類型體系、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治理、職業教育師生權益、職業教育發展保障等板塊設立。50余位院士專家學者和職業院校領導在分論壇進行演講,論壇互動熱烈、精彩紛呈,為扎實推進新修訂職業教育法的貫徹實施,進一步凝聚了共識、匯聚了力量。


2022年7月4日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微信公眾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