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成年在线视频网站_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_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_成年人黄色电影

  • 當前位置:
  • 首頁
  • >
  • 行業資訊
  • >
  • 中國熱科院在木薯采后腐爛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熱科院在木薯采后腐爛調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3-02-09

  近日,中國熱科院品資所木薯研究中心在木薯采后腐爛調控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系統闡述了類黃酮物質積累在抑制木薯塊根采后腐爛中的作用機制并發現MeCHS3及MeANR的表達與木薯耐采后腐爛密切相關,為木薯耐采后生理腐爛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優異基因資源。

  木薯塊根保質期非常短,通常在采后1-3天就開始發生變質,這種特有的現象稱為“采后生理腐爛(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PPD)”。據統計,每年因木薯采后生理腐爛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美元。木薯采后生理腐爛已成為產業發展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解析延緩木薯塊根采后生理腐爛產生的分子機理對選育耐采后生理腐爛木薯品種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通過轉錄組、代謝組、VIGS等技術發現類黃酮代謝通路中28個基因及51種代謝物在采后生理腐爛過程中高度富集,包括MeCHS、MeFLS、木犀草素、山柰酚、表兒茶素、根皮素等,基因沉默表明 MeCHS3和MeANR可顯著影響塊根采后生理腐爛耐受性,同時葉片中總黃酮和花青素含量也發生顯著變化。關聯分析發現bHLH轉錄因子與類黃酮代謝基因及代謝物存在顯著相關性,基于此提出一個類黃酮參與塊根采后生理腐爛調控的分子模型。綜上,該研究成果為提高木薯塊根耐采后腐爛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同時為選育耐采后腐爛木薯品種提供理論支撐。

  該研究成果以“Flavonoid accumulation modulates the responses of cassava tuberous roots to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為題發表于《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國熱科院品資所安飛飛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蔡杰副研究員、陳松筆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經費支持。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3.112254


2023年2月6日

來源: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微信公眾號

wechat